稻谷经脱壳后成为糙米,糙米去除绝大部分皮层和一部分胚后成为大米。
抛光的作用
简单处理的大米米粒的表面会带有少量糠粉,影响大米的外观品质、储存条件,同时还会影响米饭的口感,因此 「抛光」 这一步骤就是为了去掉这部分糠粉。抛光是清洁大米的关键工序之一,适当的抛光能使米粒表面淀粉胶质化,呈现一定的亮光。
抛光过的大米在外观上会呈现出优质的光泽,有了好的卖相,自然不愁卖不上好价钱。
抛光的类型
虽然抛光是大米加工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但如何抛光也会影响大米的品质。
目前的抛光手法:
抛光原理是用多道机器把糙米碾白后,去除碎米和糠片,经喷雾着水、润米后,进入抛光室的抛光机内,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通过摩擦使米粒表面上光。通过抛光处理,不仅可以清除米粒表面的浮糠,还起到使米粒表面淀粉预糊化和胶质化作用,淀粉糊化使得裂纹不明显,从而使得大米的外观晶莹剔透。
有毒抛光
这种抛光方式是不可取的,不法商贩为提高大米表面的光亮度,不仅添加水,还非法添加矿物油,而矿物油则是不能食用的,所以,添加矿物油抛光的大米变成了 「毒大米」。
如何辨认抛光大米的质量?
味道:
好大米经过初级抛光,仍然保留米香味。而如果是陈腐的大米经过抛光,也还是会有难闻的味道。
碎屑:
将手伸入大米中,手掌上带出的米糠屑如果自然从手掌脱落,那么这个米应该问题不大。如果碎屑粘附性比较强,有油腻的感觉,那么这种大米很可能是经过化学油性抛光的,不建议食用。
淘米水:
抛过光的大米,不会像糙米一样出现浓白的淘米水,但也能出现白色的米浆,只不过颜色不那么浓,而经过化学抛光、或者对陈米进行过二次抛光的大米,淘米时的淘米水就比较干净。
抛光过的大米还具有营养么?
稻谷由谷皮、胚乳、胚芽组成,分别占总量的 13%--15%、83%---87%、2%---3%。
谷皮是大米的最外层那部分,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它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较多的无机盐,但是谷皮会在大米抛光过程中被全部去除。
糊粉层在谷皮和胚乳之间,含有较多的磷、丰富的 B 族及无机盐,随着加工精细和抛光损失较严重,不抛光损失更小些。
胚乳是大米的主要部分,含淀粉约 74%、蛋白质 10%、很少的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抛光对它也会有一部分的损失,如果再经过二次抛光,营养成分就流失的更加严重。
胚芽在大米的一端,富含脂肪、蛋白质、B 族和维生素 E,基质较软,加工抛光时很容易与胚乳分离而损失。
应该说,大米本身除了提供饱腹的能量外,还能提供不少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其他营养,但是在经过抛光这一步骤后,可能仅能满足提供人体所需热量的要求。不是说没有营养,只能说还有更多的营养物质被破坏了。
那么,是否能省去抛光这一步骤呢?
稻谷经加工仅碾去谷壳后为糙米,一般需经过进一步加工才能食用。
糙米的口感和味道都远不如抛光后的大米,在古时,仅有皇室才吃的上白米,普通百姓都只能吃糙米,并且大米储量也不高,并不是人人都能吃的上大米的,只有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鱼米之乡产粮区才能保证大米供应。由此可见,糙米除去营养价值外,口感是远远比不上抛光后的精米的。
另外抛光工艺也是为了适应现代的新销售、物流环境,抛光后的大米不易变质,有利于在运输、销售中免于大米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