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落笔之前,还在想南方大米和东北大米的本质区别到底在哪里?
是一年一季给的东北大米优越感,还是一年两季的南方大米在口感上始终低人一等?
是所谓的东北大米直链淀粉多过南方大米支链淀粉含量,以致口感存在巨大悬殊??其实这些相对专业的术语让人看着头大,并不好直观分辨。
一、商家宣传众说纷纭
卖东北大米的说自己水源纯净、日照充沛、温差大、一年一季、东北黑土地。
用这些条件比照南方大米,南方的水源难道不纯净?日照温湿不充足?南方自古种植水稻,土壤营养不足一说没有说服力。
两种大米在种植环境上,顶多就是温差大、一年几季会造成比较大的差别。
二、其实两者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来自水稻品种的不同
对内行人来说,实际上南方大米和东北大米,从本质上根本没有可比性!
南方大米属于籼米,东北大米属于粳 (jing) 米。
没错,如果你分不清籼米、粳米,那么这里就教你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南方米是细的长的,东北米是圆的短的,这样是不是就好辨认了!
1、南方大米,这里拿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江西大米举例子,江西种植的大米品种主要是 926、923 赣晚籼、丰两优等本地品种,质量更好的有外引七号等泰国引进改良的品种,本地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就是 926 赣晚籼黄花粘大米,相当受本地人喜爱,十分畅销。
2、东北大米,拿最具代表性的黑龙江五常大米打比方,五常地区一直栽种的有五优稻、松粳等品种,而目前五常大米中最知名的品种当属稻花香,稻花香的品种是五优稻 4 号,也就是原来的稻花香 2 号。稻花香是一种长粒外香型大米,水稻秧苗散发一种香气,大米也有香味,因此享誉全国。
三、那么接下来,从食用口感和实际销售的情况来分析一下这两种大米。
1、先单纯说煮饭口感:
东北大米软、糯、香、粘,一口咬下去特别软,好像没什么触感,按南方人的感想,就是特别适合无牙老太太的米。
南方大米有些软、不太糯、比较干爽、有点香,一口吃进去,不管再软总会有实实在在咬到饭的感觉,需要咀嚼,并且富有嚼劲。
2、再从煮饭的吃水情况看:
煮东北大米,一般水:米比例是 1:1,放多了水就成烂巴饭了。
煮南方大米,通常水:米比例是 1:1.2-1.4,放少了水就特别硬,咬起来费劲,强行吃一碗咬肌恐怕会变大!
3、看看两种米在南北方被接受的程度吧
如果不看数据,你们猜猜哪里人最爱买米吃米?
在人们的常规概念里,北方人吃面食居多,南方人吃大米更多,但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巨大,北方吃米的人也飞速增多,所以你猜到了么?
哈哈,实际上根据天猫的数据,买米量最大的是广东省!
笔者有朋友曾说,广东人爱吃米,并且不爱吃东北大米,不论是做煲仔饭要用丝苗米还是距离引进地泰国比较近,丝苗米、泰国香米、湖南江西大米都是广东省买米人群拥护的对象。
北方人说整个北方都支持东北大米,南方大米在北方几乎卖不动,即便是南方人去了北方也会被同化,吃惯了东北大米根本不爱吃南方大米。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于大米美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米的品种不同、种植方法不同,口感不同,硬度不同,香味不同,都是影响人们喜好的因素,有人爱吃偏软糯的东北米,有人爱吃偏耐嚼的南方米,很难分出高下。
四、作为吃遍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人,美食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定义。
米好不好吃,跟是否用了对的做法有关!
如果用东北大米来炒饭,那势必黏黏糊糊;如果用南方大米来煮大米粥,那肯定米是米、水是水。
人们利用东北大米的软、香、糯、淀粉量多,单纯用它来煮饭、蒸饭、熬粥,都用在正途上了。
而用南方大米来做炒饭、煲仔饭、广式煲粥,利用它的韧劲来做大米粉,什么江西米饭、湖南米粉、桂林米粉,也是物尽其用。
笔者总结,东北大米不适合混搭,做清清爽爽的自己就好;南方大米尤其适合混搭和变形,由于它的米粒干爽韧性嚼劲,无论搭配什么菜色,均能相得益彰。
综上,你到底是还清纯可口的东北大米还是天生爱混搭的南方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