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米价格在前期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发生旱情的影响下,就已经在上涨了,再加上最近这一段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大米出口国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米价进一步上涨,且收购难度增大,于是先后采取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推高了国际米价涨至近年来的新高。但无论国际米价创新高,还是进口可能减少,都对我国大米产生不了多大影响,更不至于因此就纷纷去采购屯粮。
一、国际大米价格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持续坚挺上涨,其中泰国、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的报价已经达到近几年的高位,如作为国际大米价格基准价的泰国白米价格目前已经创下 7 年来新高,截至目前泰国破碎率 5% 的大米报价每吨 555-580 美元。但从交易来看,且不说越南等采取限制大米出口,最近又反转继续出口大米,只不过采取每月审批的方法,如计划 4 月份出口量 40 万吨已经获得总理批准。
二、大米出口国的出口限制措施,更多是基于当前因为疫情影响导致本国供应可能存在担忧,再加上部分国家物流中断,使得近期大米的交易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出口国本国的民众也发生了抢购、屯粮的情况。但毕竟这些国家大米的出口资源优势还在,一旦疫情形势缓解,民众恐慌情绪消退,大米出口市场的竞争还会存在。
比如最近泰国就很 「忧伤」,大米出口报价大幅上涨,再加上疫情原因,买家报价采购的很少,一旦越南、印度等国家出口管控的风向改变,加之疫情好转,相信国际米价会随之下调。
三、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无论民众对国家公布的产量数据和库存数据信任与否,国内的大米供需格局多年来都是比较好的。可能在水稻主产区的人们体会更直接。我国每年 2 亿吨的水稻产量,按常规折合大米的话差不多在 1.4 亿吨左右,能够满足 60% 以上人口的大米口粮需要。而且还有剩余,剩余的这部分,产区的农民朋友都清楚,会被国家通过托市收购进入到临储库存。有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国家还有 1.2 亿吨的托市陈稻谷还在库存里。
四、我国对大米的进口量并不大,2011 年之后的几年,东南亚的大米特别是越南大米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并不是因为国内的需求增加了,自己产的水稻不够了,而是因为价格,低价进口大米的价格优势太明显,以至于有几年在东北就能看到东南亚低价进口大米的身影。但其实常年来看,我国大米的进口量每年也就二三百万吨的量,这部分大米以中高端为主,比如泰国、缅甸等的香型大米,用来满足一部分群体的改善型消费需求。
综上,最近这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出现的抢购大米、恐慌性屯粮的心态,真的没有必要。且不讨论到底库存数据、产量数据等的真假,只需要去看看购买大米的超市、商店,看看他们的备货情况就知道了。
作为江西省知名大米供应商,绿宝贡米也受到这股抢米风潮的影响,超市的大米卖的很快,为防断货各超市采购量都远超平时数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绿宝贡米业顶住价格上涨的压力,连日来加班加点、加紧生产,为超市、各餐饮、食堂供应足量的大米,以满足消费者的粮食需求,这里也提醒消费者要理性屯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