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宝贡、江西大米分享资讯:
「六次产业」 是一个新造词汇,它是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今村奈良臣在 1996 年最先提出的。「六次产业」 不仅包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水产业,还包括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流通、销售等第三产业。它的目的是通过由农业从业人员获得迄今为第二和第三产业获得的加工和流通利润等附加价值,使农业获得活力。
这种经营的多元化就是 「在农业中创造六次产业」 或者农业的 「六次产业化」。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加起来或相乘,都正好是 「六」,所以才有了 「六次产业」 这一新名词。「六次产业」 的形态非常丰富,例如农产品的品牌化、向消费者直销、经营餐厅、提供住宿、发展农业观光等都可以称为六次产业。
和之前传统的农业 (畜牧、水产业) 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我们的农民 (畜牧、水产业从业者) 不只是种田、种水果蔬菜 (或者养殖牛羊、家禽、水产类等),还需要考虑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及销售。随着深度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直接面对市场,对于产品的销量、质量的把控、市场的接受度、顾客的反馈有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后,从业者会考虑如何提供更高的品质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前是毫不关心)。
发展 「第六产业」 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农业农村,改变农业发展前景,所以要坚持以农业为主体;基本做法是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基本趋势是让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可以说,「第六产业」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真谛。
以往,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仅仅局限在农产品生产过程,「第六产业」 则融合了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业、肥料生产等制造业,以及作为第三产业的农产品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第六产业」 的核心在于 「一体化」 和 「融合」。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一体化,使得在产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成为现实,使得农业从业者与不同产业、不同领域,如食品加工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开展合作成为现实。近年来,日本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人才开始进入到日趋活跃的 「第六产业」。
日本是 21 世纪以来才开始重视和发挥农业和农村的多种功能的,其目的是要让农业劳动者得到更多的收益,使日益衰弱的农村和农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日本农业是第六次产业
日本农业是现代农业,也就是第六产业。
传统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现代农业是第六产业。「第六产业」 才是彻底的农业产业化,是真正的农业现代化!「第六产业」 的概念是日本农业学者在 20 世纪 90 年代首先提出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第三产业的相关服务业越来越兴盛,其附加值越来越高,而作为第一产业农产品本身的价值占比不断降低,农民和从事种养业的企业越来越不赚钱。怎么办?搞农业的不再只搞种养 (第一产业),还要加工农产品 (第二产业)、销售农产品 (深加工) 或配套服务 (第三产业),这样才能获得多环节增值价值。「1+2+3」=6,「1×2×3」=6。这就是 「第六产业」 的来历。
「第六产业」 的本质是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成为一体。「第六产业」 将农业变成综合产业,把产加销融为一体,提高流通效率,实现产品增值,从整体上提高包括特产在内的农业经济效益。「第六产业」 找到了现代农业的真谛,是现代农业之集大成的产业形态。因此,真正的现代农业,是大农业大食品的概念,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大贯通大整合,是综合产业!
实例 1:一棵柚子能有多大效益?
坐落在一个山坳里,被 1000 米级群山环绕与外界隔离,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占 96% 的日本山村 「马路村」,在 1979 年以前,村民以卖树为生,积累了不少财富。但从 1979 年之后,政府立法保护生态,村民财路也被切断。不能砍树,不能卖木,400 多户人家靠何谋生?
为了解决村民们的生计问题,19 世纪 70 年代,村长和农协会长一起带领全村 「伐木工」 转型向 「6 次产业创业者」。种有机柚子,再组织村民把柚子进行深加工,制造柚子果酱,柚子饮料,柚子汤料等。
同时修温泉民宿、农林产物直卖所,吸引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费者来马路村游玩。村长的话语简单直白:只要有粉丝喜欢来马路村玩,喜欢买马路村的产品,马路村就能继续活下去。
拳头产品成流量担当
马路村的村长非常热情好客,会给每个到访者送一瓶当地自制的 「Gokkun 马路村」 品尝。这是一罐 10% 柚子汁+90% 水制作的原味果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添加物。柚香浓郁,口感甘甜,一整片柚园的清香仿佛都在口中。
看似普通的饮料,正是马路村的拳头产品。以最执着的匠人之心,死磕单品,并将单品做到极致,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农创单品。很多到访者,都是喝了一瓶之后,心生还想再尝的欲望,成为该村的铁杆粉丝。
马路村借机发力,打造了一个面向全球粉丝的 「特别村民制度」,特别村民可以享受到 「在村里玩的时候,出示居住证,可以随时去村长办公室跟村长坐着聊天喝柚子汁儿」 等特权。截止 2016 年底,全球有一万多人成为马路村特别居民。一年接待 300 多个团体来体验与游学,卖出 1000 多万件商品,年销售高达 2 亿元。
启示:
1,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和新市场,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提供多种可实现的技术条件。
2,完善农田生产的基础设施改造,支持农业关联产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建设,用政策引导和激励经营者围绕农业资源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创造新应用。
3,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人才。建立农业资源产业化综合开发的专业研修培训体系,对农业经营主体向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的产业延伸提供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知识和技能支持,培育跨产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4,搭建跨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农业经营者与相关各行业企业、非营利组织、研究机构、专家等的沟通与讨论,互相激发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创意。
实例 2:阿苏农场的六大休闲主题
阿苏农场位于日本九州岛熊本县阿苏旧中国立公园内,建于海拔 350m 的阿苏山脚下,是以 「人、自然、元气」 为主题,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打造出来的特色农场。建设者以 「人、自然、元气」 三大元素,将农场与自然揉为一体,循地势错落山谷之中。借助了阿苏火山的自然风景设计了休闲、散步、农场体验、餐厅等多种多样的休闲项目。
阿苏农场的休闲项目分为 「泊、愈、栽、动、食、买」 六个主题,也就是 「住宿、住宿疗愈、栽培、活动、美食、购物」 等六大系统。
泊
住宿是阿苏农场最有特色的项目,形状奇异且连绵成群的 「馒头屋」 极富童趣,这些独栋小别墅位于不同区域,数量多达 330 栋,在功能上,他们为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设计上,这些馒头屋房中无转角、墙壁与天花板融为一体,住在馒头房中,就像未出世前在妈妈的肚子里一样感到安心温暖。从区域上来讲,这些 「馒头屋」 又分为 「乡村区」「皇家区」「私人区」:
「乡村区」 的馒头们排列整齐,直接为 7 米的 「馒头」 一个接一个地紧挨在一起,在郁郁葱葱的农场背景下格外可爱;
「皇家区」 以素净简约的白色为基调,增添了私家围栏、精致小花园和露天温泉浴池,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住宿空间,让游客在蓝天绿草间滋养身心,独享大自然的眷顾;
「私人区」 提供和式、洋式、现代等各式风格迥异的主题客房,还可以任意添置符合游客需求的休闲产品,确保游客享受优雅惬意个性化的度假时光。
愈
享受独特的住宿体验之余,农场还设立了风格独特、亲近自然、浪漫温馨、充满乡土风趣的疗愈系统,包括享誉海外的日式 「风吕」 和种类齐全的温泉理疗:
2000 坪的日本庭园式露天风吕,提供药汤风吕、蒸气风吕等各种日式风吕,让游客在的大自然中身心得到最舒适的解放。特别设立的 SPA 会馆汇集了 13 种放松身心的理疗体验,从温泉到地热蒸一应俱全,比如温热的 「阿苏地球能量 SPA」、女性专用的 「泥浆 SPA」、让身体零负担的 「陶板浴」 等;具有疗愈功能的 「馒头屋」,则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理疗体验项目,比如具有药草效果的岩盘浴、提升活力的氧气浴,去除角质的小鱼温泉、大人小孩都喜欢的 「迷你水族馆」 等,一举消除多日累积的疲劳和压力。
栽
既然名叫农场,农业休闲与体验项目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游客可以在第一时间采摘新鲜的果蔬,还可以尽情享用农场自产的 60 余种由丰富食材制作的自助餐:
生产安心蔬菜的 「阿苏健康农园」、使用最新栽培技术且杜绝农药的 「野菜栽培工场」、提高免疫力的 「香菇栽培工场」 等,不仅生产了多种多样的高品质食材,还是阿苏农场里寓教于乐的农业设施和体验场所。美食部分,阿苏温泉农场共有十间的餐厅,利用农场自产的品质食材,通过料理师的创意设计,做出一份份精致的料理,从拉面到铁板烧,种类丰富,此外,这里还有适合团体旅客的大型健康自助式餐厅,充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动
阿苏休闲农场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力运动设施与场馆,让你体验乐趣的同时,恢复生命的活力:元气森林是一家大小能共同体验的健康休闲空间,这里分布着很多别出心裁的装置,可以让人同时锻炼身体和头脑,变得更健康;阿苏元气体育馆让旅客就算雨天也能尽情运动;在 「学习森林」,透过与大自然的接触,让小朋友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以及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食
阿苏休闲农场中开办的特色 「牛奶农场」 是喜欢乳制品的游客决不可错过的人气点心店,这里用阿苏牧场直送的新鲜牛奶制成布丁及冰淇淋、起司、蛋挞、阿苏奶油夹心饼干等各种甜点,干酪店里还有 200 余种家庭手工制作及正宗欧洲进口的乳酪制品,就算再多一个胃也吃不够。
买
为了满足游客购物留念的需求,阿苏休闲农场开设了十几间特色商店。旅游商品以本地的自然、文化、健康、食品为主题,展示各式各样的阿苏名产及熊本县特产、杂货,喜欢买纪念品特产的游客一定不会空手而归。
启示:在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加强 「社社联合」「社场联合」「社企联合」,建立区域性农业产业协会,支持其通过树立产地品牌、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搭建直销网络平台等方式加强与区域农业生产者的组织联系。支持建立农业生产者与食品、制造、能源、信息通信、流通、餐饮、旅游、金融、保险等各个行业的关联合作网络,发掘潜在的关联合作机会,联合利用农业资源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市场。
日本农业发展模式
除此之外,农业发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品种优是质量优的先决条件
在市场上,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没有散装,更没有带泥、带枯叶出售的。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
品种优是质量优的先决条件,精明的日本农民深谙此道。日本政府除对大米的生产和流通实行干预外,对其余农产品一律放开,由农民根据农协提供的市场信息和良种自行选择栽培。
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生产模式先进、管理细致,是日本农产品质量佳的重要原因。在日本,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能体现出日本农民" 绣花" 般的细心与细致。
生产的专业分工很重要
在一些地区,实行了无土栽培,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草莓、番茄等,其培育管理比苗圃、花圃还要精细,就像花卉盆景展示园一样。因此,称日本农业为" 观光农业"、" 旅游农业" 并无夸大之嫌。
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
日本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格局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 1~2 个品种,最多不超过 3 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高。
日本农户没有" 小而全",只有" 大而专"; 不为自给自足,而是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除了自己生产的几个品种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农产品全都从市场上购买。这样既扩大了种养规模,获得了规模效益,又加强了农户与农户、农协与农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繁荣了市场。
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
在日本,农民种地比较轻松,原因是日本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每个农户都拥有所需的农机具,如收割机、喷药施肥机,以及土地起垅机、产品清洗包装机等。而且档次都比较高,使用起来很方便。同时,日本农家一般还设有一个专门用于清洗、整理、加工农产品的车间。
家庭经营与农协的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是日本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日本农协已发展成为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于一体的民间团体,不仅负责组织农业生产,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出售农产品等经济活动,而且还负责将政府的各种补助金分发给农户或有关团体,同时代表农民向政府行政部门反映意见,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日本农业因为农协周到的服务而得以迅速发展,日本农协也因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迅速壮大。
开展标准化生产
所有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都是有统一和高质量标准要求的,像工厂生产出来的工业品一样。不能一批一个样,一年一个样。
当然,农业和农产品的标准绝对不可能像工业品标准那样绝对和刻板,它有它的重点和特点。比方水果的标准,含糖量比外观的圆度重要。含糖量虽然看不着,但是标准要严格,而苹果的圆度要求不必太高。但是不能因此没有标准,没有标准的农业绝对不是现代农业!
日本对资源保护高度重视,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护方面更是这样。日本农民除了使用有机肥,也使用化肥,不过,使用的是专用复合肥。作物品种不同,复合肥的配方也不同。
日本土质优良的另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土地的配套设施,无论种花、种菜,绝大多数农田在田垄下都埋有水管,土地干旱时打开水龙头就可灌溉;而叶面灌溉和施药则通过大棚顶端的管道喷雾。先进的生产设施对土壤的保护和土质的优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农民以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大有可为,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化、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中日互相借鉴融合
日本的农业、环保技术无疑是比较领先的,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应该在充分了解中日技术差异的前提下,整合一套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能适应中国国情的农业环保技术。特别需要考虑的是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长期的培养计划。中国在互联网、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发展非常活跃,应该很好利用这个优势,组合一套从加工到销售的管控模式和营销模式。
文章内容采自搜狐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