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米品牌发展的趋势
江西是粮食主产省,稻作文化底蕴深厚,粮食生产贡献突出。江西稻米以 「白如玉,形如梭,香软可口」 的品质,屡获消费者赞誉。
近年来,由于稻米市场竞争激烈,江西大米加工产品档次不高,自主品牌发展较慢,不仅企业经营利润低,而且带动种粮农民增收能力弱化,制约了江西粮食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大米在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市场份额逐步缩水,主要原因是优势品种不多,品牌影响不强,市场竞争乏力。大米加工企业真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相对较少,与江西粮食主产省的地位明显不符。
因此随着国家强农政策的持续增加,我省粮食产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经省政府同意,省财政厅、省农业厅整合资金 2.55 亿元,专项用于开展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江西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
江西省把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作为振兴粮食产业的强大引擎,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发力。
随着一批全国顶尖农业品牌运营公司的加入,品牌定位逐步明确,包装设计升级换代,宣传推广有效推进,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2018 年 7 月,江西省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中安排 2.55 亿元,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
江西大米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优势
江西省作为全国唯一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绿色是最大优势。
江西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稻作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对品牌核心价值的梳理,深度挖掘品牌文化内涵。
优质江西大米才是市场选择
2018 年秋后,把谷子刚卖完,江西鄱阳县种植大户张良桂依旧没事就往大米加工厂跑,了解市场俏销的水稻品种。
去年听说粮食保护价要下调的消息,张良桂试着种了 70 亩加工厂推荐的市场俏销价高的优质稻。
张良桂说,今年普通水稻没赚到钱,优质稻亩均利润达到 300 多元。
优质才能优价!
作为南方粮食主产省份江西省的 「主要粮仓」,鄱阳县全年的水稻总种植面积达到 279 万亩。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民、粮食加工企业,以及基层农粮部门纷纷探索转型新路径,以优化稻米供给、提升市场竞争力。
「以前粗放经营,收的稻谷品种混杂,我们正准备从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对合作粮农进行培训,以稳定和扩大优质粮源,打造优质粮品牌,获取更大的附加值和利润。」
接下来,很多大米加工企业要开始整合更多大户散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甚至是农资公司和大米经销方进入产业链。
2018 年,江西省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致力于打造一批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鄱阳县把培育和引进生产技术理念先进的大型粮食企业,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作为实现区域的粮食生产转型的重要路径。